最近,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名为“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的活动,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种听起来很专业的展会似乎有些遥远,但实际上,里面展示的很多东西,可能很快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这场展会就像一个窗口,让我们能提前看一看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也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我们国家的信息通信技术到底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一走进会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被称为“算力核弹”的大家伙,它的正式名字叫“昇腾384超节点”。
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外号可能有点懵,什么是“算力”?
为什么又叫“核弹”呢?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理解。
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很火,比如我们手机里的语音助手、能写文章画画的AI软件等等。
这些人工智能要想变得聪明,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和训练,这个过程需要处理难以想象的海量信息,而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就是“算力”。
算力就像是人工智能的大脑的马力,马力越大,它学习和思考的速度就越快,也就越聪明。
过去,要训练一个大型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需要把成百上千台服务器连接在一起,让它们协同工作。
但这就像组织一个几百人的团队开会,虽然人多,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沟通协调起来效率很低,信息传递过程中还会有延迟和损耗。
而这个“昇腾384超节点”就厉害在这里,它通过一种先进的高速连接技术,把384个计算单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它们工作起来就好像是一台超级计算机,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超级大脑”。
信息在它们内部传递的速度极快,延迟非常低,整体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之所以称之为“核弹”,就是因为它所能释放出的计算能量是爆炸性的,能够解决过去我们难以想象的复杂问题。
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在人工智能最核心的硬件基础设施领域,我们有了自己的重量级产品,不用再过分依赖国外的技术,这对于保障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独立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有了这样强大的算力支持,无论是开发更先进的AI大模型,还是在生物医药、气象预测、材料科学等尖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我们都有了更足的底气。
当然,展会上不全是这种看起来硬核又庞大的设备,还有很多技术已经悄悄地准备好,要融入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了。
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展示,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和我们每天都在用的移动通信网络结合了起来。
这个技术最直接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一个“AI健康小管家”。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某天你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但又觉得去医院挂号排队太麻烦。
这时候,你只需要拿起手机,拨打一个专门的服务号码,电话那头和你交流的,不再是真人客服,而是一个声音听起来很自然、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的人工智能。
你可以直接用说话的方式告诉它你的症状,比如“我最近总是觉得有点累,晚上也睡不好”,这个AI小管家不仅能完全听懂你的描述,还能结合你过往的健康记录(当然是在你本人授权同意的前提下),为你进行初步的分析,并给出一些科学合理的生活建议,比如提醒你注意休息、调整饮食,甚至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帮你预约附近合适的医生。
整个过程就像和一位贴心的家庭医生在聊天一样。
这项技术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把复杂的人工智能服务,集成到了最基础、最简单的打电话功能里。
这意味着,无论你用的是不是智能手机,无论你是否擅长操作各种复杂的应用程序,只要你会打电话,就能享受到这种智能化的服务。
这对于很多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便利。
这项创新背后,是我们的5G-A网络技术(也就是常说的5.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它让通信不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成为了一种智能化的信息交互体验。
未来,类似的应用还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AI旅行顾问、AI法律咨询、AI生活助手等等,让高科技真正为人服务。
这些引人注目的技术成果,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坚实的基础。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展会期间介绍的情况,我国已经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的信息通信网络。
这张覆盖全国的巨大网络,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为各种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正是在这片土壤之上,我们国家已经涌现出了超过150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同时,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早已超出了我们最初的想象。
它不再仅仅是让我们看视频、玩游戏网速更快,而是已经广泛地融入到了国民经济的86个行业大类之中。
在全国各地,有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正在运行,在智慧矿山、智能港口、自动化工厂里,5G技术正在帮助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
这些由“人工智能+”催生出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经超过了24万亿元。
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企业效率的提升,是社会运行成本的降低,也是我们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所以,从“算力核弹”这样的国之重器,到“AI小管家”这样贴近民生的应用,这次展会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从强大基础设施到核心技术突破,再到产业深度融合和生活体验提升的完整发展路径,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智能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