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深蓝人事大调整,邓承浩升任董事长,姜海荣接棒CEO

听说最近深蓝汽车高层又来了一场变动,老邓升了董事长,新CEO成了姜海荣。我一开始看到这新闻,脑海蹦出来的第一句话是:“这操作啥意思?”不是我眼拙,确实把人都整得有点云里雾里的。邓承浩这几年光是带着深蓝一路狂飙,从无到有,从有到火,眼瞅着月交付都三万了,扶摇直上。然后突然来的这么一出,真让人琢磨。

咱们换个角度,公司这么大的人事变动,背后到底想干啥?会不会是深蓝觉得现在靠老套路不顶用了,拼完速度得拼思路?先不急着下定论,咱门把来龙去脉拆开掰一掰。

先说邓承浩。邓老师这职场故事其实挺励志的,2022年深蓝刚成立那阵儿,他挑大梁,四处奔波拉团队、造产品,愣是给央企新能源这块牌子砸出了点响动。你看现在深蓝几款车——轿车、SUV、硬派越野,什么都有,枪都备齐了,谁还敢小瞧?过去三年销售数据往那儿一摆,五十万辆,条条都在涨。按理说,这种时候功劳满满,直接跳董事长不是很顺理成章嘛。

不是每个领导到这关头都知道该“松手”。有的人抓权不撒,不肯放运营;有的又怕新人玩不转。可邓承浩主动往后站,把日常管理交给姜海荣,自己盯战略大局,这事儿说深了是智慧、是胆识,也是这公司要变天的信号。

天天讲战略、全球化、技术合作,那到底牛在哪?深蓝现在身份不一样了,长安汽车都被国资委直接管,央企头衔一戴,国际市场、外交资源全都能用上。要我说,有时候屁股决定脑袋,身份变了,格局也不一样了。你原来是地方公司,只敢喊国内销量;现在人家直接把版图铺到全球,“三年出三十款,2030年卖两百万,海外占三成五”,光这目标你说吓不吓人?

一个品牌敢设这目标,本质就是对自己有自信,也证明背后有靠山、有路子,不怕在新能源全球市场横冲直撞了。但你说单靠邓承浩一个人,管产品、盯运营、还扑市场,怎么可能玩得转?这个时候,找个懂科技又会营销的人来搭,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

这才轮到姜海荣出场。一看他履历,哇,这人一路华为荣耀出来的,软硬件、产品、市场全懂,之前还在荣耀带了个逆风翻盘,干脆就是“会打仗”的那种。2010年那会儿,华为手机能跟苹果嗓子眼上抢饭吃吗?姜海荣在荣耀主打性价比、市场推广,把份额一口气抬回来。现在被深蓝请过去当CEO,说白了就是想让汽车品牌也能像数码圈一样“会玩”,会造势,更会拉客户。

这事就带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新能源车下一步怎么卷?是比动力、拼续航,还是比智能化、比生态圈?深蓝玩明白了,把科技人才空降到CEO位子,表面是跨界,骨子里是要汽车玩法全面升级——产品不是单靠技术牛,更得市场声量大、用户体验新潮,还要搞智能、做生态。

这么着,邓承浩带队守护顶层战略大局,姜海荣主攻前线,专管运营和市场,全公司变成“双核驱动”。这招能不能破局?毕竟汽车圈不是手机圈,套路能否复制?姜海荣刚上任,说不定第一个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营销经验,把深蓝在国内外都吹响,往高端、年轻、智能的路去。

说到跨界,是不是也意味深蓝追求“纯粹的车企”变成“科技公司”?现在一堆新能源品牌都在找华为、找小米、找阿里合作,智驾、联网,搞得汽车越来越不像单纯的车。深蓝跟华为的绑定就特别明显,之前ADS SE智驾方案,是深蓝组织华为一起做,现在用在好几款车上。你说深蓝有没有机会变成“科技定义汽车”的范本?下一个“特斯拉”?至少方向是对的,他们知道自己不能跟传统车厂死磕,也不能只比价格,比性价比。

但一切都得落到实地。深蓝这两年交付数据一直很亮眼,八月份卖了两万八,比去年多了四成,稳坐头把交椅。但你再看周围环境,新能源领域早已卷得不行,小鹏、理想、蔚来,还有比亚迪这一群妖怪,哪个都硬茬。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华为系尚界H5出来后,深蓝的“技术独享”可能就不再那么牛了,大家都能拿到高清智驾,深蓝过去的卖点怎么继续突出?这点很考验姜海荣,他们要重新讲好“我的智能最好”“我的体验更赞”的故事。

就算你技术再尖,产品再多,全球化没人气、出不了海外、老被卡也没用。这点深蓝自己也很清楚,现在全国卖了风风火火,海外布局当然要跟上,但谁都知道出口不是只摆几个展台那么简单。欧洲政策变,东南亚审查严苛,非洲用电不稳定……每到一个市场,运营、服务、售后、品牌认知,全都得重头来过。姜海荣招牌是会做全球营销,看他能不能让深蓝真正意义上成为“国际品牌”,这事挺关键。

再说盈利。深蓝上上下下都在喊今年要盈亏平衡,要赚钱。前几年新能源车大部分看销量不看牛市,基本都不挣钱。深蓝能不能真把账做平、还把技术、渠道、品牌钱全管住,这就看高层管理能力了。技术投入大,市场砸钱多,边扩张边盈利,可不是闹着玩的。邓承浩继续算大账,姜海荣管细账,两人能不能配合到一块,一起将盈利目标实现,也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有人说:“新能源进入后半场,比的不只是产品,拼的是能不能造生态、能不能全球飞。”这话不中听,但有理。深蓝这次换帅,高层一手抓技术合作,一手拉市场,背后是央企的底气。有人疑虑央企太死板不懂创新,这次直接把“外来和尚”放到CEO位置,就是要打破常规,让一切都有想象空间。

但人事变动只是开头,深蓝想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领跑者,品牌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一系列挑战还得一关一关地过。车圈跟手机圈不一样,用户挑剔,渠道复杂,竞争强烈,深蓝敢不敢持续创新?能不能做出真正用户关心的好车?能不能用姜海荣的思路做更懂年轻人的品牌?这都不是说说就有结果。

最后,我还想再问一句:咱们为什么总期待一家中国汽车公司能“跃出井口”,在全球市场硬碰硬?其实大家心里有数,如果深蓝顺利完成转型,顶住产品端、技术端、市场端和盈利端所有压力,还能冲出世界,那中国的新能源车这张牌,就是彻底打响了。而且,公司最终的价值不是高高在上的愿景,而是落到每一辆卖出去的车和每一个满意的用户。

现在,邓承浩、姜海荣“新老组合”,一个懂战略、一个懂市场、也懂技术,思路算新,路子够宽。但所有的蓝图,最终还要靠一步步走出来。是继续冲高,还是被后来居上?是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还是只能做配角?答案还藏在每一次交付,每一次技术升级,每一次营销创新里。

别看牌面牛,未来怎么样,咱也别瞎下定论。每个行业的变局、每一次用人,都像下棋,成败也许就在这种微妙变化里。深蓝能不能借这次人事巨变实现真正的突破?是继续称王称霸,还是会走走停停迷失方向?这悬念,比任何一场发布会都更刺激。等到真正结果出来那天,咱们再回头看今天,不说别人怎么夸,自己心里也得有个说法——这步棋,值不值?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