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女篮历来稳得一批,这回亚洲杯半决赛,却被日本女篮三分雨劈头盖脸浇了个透心凉。有人中国球迷看比赛是想蹦冠军的,不是来看“青春养成偶像剧”的。这话扎心,但不无道理。至于主教练宫鲁鸣的“年轻化豪赌”,更是堪比买彩票中头奖的希望——赌的是明天,赔掉的是今天。
先看李梦那事。好家伙,把队里数一数二的当打之年核心放墙外,大刀阔斧用起18岁的张子宇,活活把一场国家队的生死较量玩成了实验田。2米28的张子宇固然天赋逆天,但这姑娘体能测试15分钟就报警的现实,被一水子的老练日本后卫来回拉扯,不说清蒸,起码炖着吃是没跑了。想起小时候看中国女篮,齐头并进、众志成城,那画面直接碎成渣渣,真让人一言难尽。
说实话,网友吐槽主教练卖命试新人可不是吹毛求疵,谁没看出来人家日本队都快“升级打怪”打到Boss房,咱这边还在初级村练级?日本的归化美籍训练师,不说能变出勇士队三分雨的体系,最起码让一帮小个子跑得飞起,还能外线猛如虎,直接把咱们防线射成蜂窝煤。我们自信的西班牙传切体系——人家乐呵呵地玩,咱们拼死也不灵。世界篮球的发展日新月异,抱着“祖传秘方”琢磨个没完,终归得被现实啪啪打脸。
更郁闷的是,咱们的教练组比日本队场边技战术调整像慢镜头。那边山本麻衣脚底抹油,杀人越货似的三步晃一晃,咱们低头还在算张子宇低位接了几次球。现代篮球早不是层层堆高个、四平八稳推到篮下那一套了。NBA的顶级中锋都有传控、外弹三分,人家多功能菜单,咱这就是一块铁板烧——专炒一种,偏说自己是满汉全席。
说到这儿,不得不聊聊地方体育局和全运会的“巴掌拍响”。人家全运会的考核紧箍咒一戴,山东那边张子宇早早定好专属培养计划,浑然不管体能数据和大赛适应,其它省也开始扯皮抢资源。国家队成了“提前实习岗”?人才推送这玩意儿,要讲科学规律,不是谁抢谁有理。咱不能学小孩过家家,今天你是奥运主力,明天你就上清华刷经验。这啥操作?
对比日本那边,32岁的赤穗向日葵还能冷静控场,咱这23岁的韩旭就得顶起“老将”大旗。你说尬不尬?年轻化不是拔苗助长人家新老交替五六年磨出火花,咱这撞大运趟冷水换血重建,搞成了老虎机。砸几把,顶多中个安慰奖。
可怕的还不止这些,心理建设这事也是一地鸡毛。日本赛后专门请心理教练做正念训练,让队员紧张了一场立马“回血”。我们这边,网暴张子宇掉粉三万,杨舒予被喷关系户,教练组集体失联。难道心理疏导靠选手自己“原地呼吸”?再不济,村口奶奶教几个呼吸方法也能比这有用些。看得人是又心疼又窝火,原地转圈。
赛后发布会上韩旭哭得梨花带雨,照单全收责任。教练组呢?那是一羽毛没沾,自带透明Buff。剧本熟不熟悉?谁还记不得男篮周琦发球失误全网喷,教练团队集体装鸵鸟的名场面?到底啥时候能有人有点儿担当?一输球,只说“球员努力了”,仿佛板子都砸到娃身上,自己赚得满口白牙还往上抹蜜。
宫指导办公室里那句“不破不立”横幅,现在拆解来感觉像是专门立给网友扎心的。你说“破”,对,日本队三分破防,破得一塌糊涂;“立”?除了立flag,还真没看见立起啥新东西。东京奥运出局时说练兵,这回亚洲杯半决赛又说锻炼新人,是不是要一直练到地老天荒,等2028年再冲一把金牌?
反观那些玩得明明白白的国家,塞尔维亚女篮五年交接,哪怕两次丢掉欧锦赛冠军,可每场比赛拆解细致,年年都有战术小升级。没有什么神兵天降,也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蛮干。归根结底,科学管理讲匠心——不是随便一拍脑门新秀就能成核武,毕竟这不是“修仙”小也不是宫鲁鸣个人专场。
来,再说说张子宇。姑娘天赋真不错,可惜这波操作把她逼得像极了“实验室白老鼠”。没控卫喂球,夹着三人防守苦练“铁人三项”。你想建银河战舰得有人传炮弹吧?掘金约基奇那么牛,有一帮射手+控卫兜底,张子宇这边却像个孤岛,着实心疼。
更败兴的,是这波“既要又要”操作。既想翻盘拿冠军又要大举用新人,想吃肉还不沾油,敢情放在自家饭桌上——谁都明白是痴心妄想。别说巴黎奥运,亚运会都快成翻车现场,热心球迷也是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最戏剧化的,还是舆论场上的群魔乱舞。有的说张子宇太嫩不该首发,有的说没年轻化就没未来。支持者一口一个“长远战略”,反对者直接怼“我们想看的是冠军”。这状况就像家里炒菜,婆婆嫌咸,媳妇嫌淡,灶台上锅都快炸了,大厨还在研究怎么翻勺才新颖。
球迷们倒是很实在。你跟他说发展,他们先问今年打得咋样。江湖传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这好家伙,居然真把亚洲杯当成了大练兵。平心而论,谁不希望女篮姑娘们摘金夺银?但球员不是机器,能不能别动辄把压力甩娃身上,让教练组多担一分责任?
说一千道一万,一味追求“年轻化”结果拔苗助长,过度依赖传统战术又成“复读机”,看似两头占,全成笑柄。不是我们球迷小心眼,实在是被这些“神操作”绕得头晕。张子宇被推到风口浪尖,韩旭被迫扛起“老将”名号,宫鲁鸣的“科学实验”成了全国人民的综艺秀,台上台下都是泪点。
也许有人我们该包容改革,多给新人机会,毕竟日本队也不是一夜练成铁军。人家是科学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咱们呢?玩高压锅煮青苗。无数身经百战的老将被“提前下岗”,新秀被生拉硬推,最后只剩一地鸡毛,让人如何不心疼?
其实换个角度日本的经验值得琢磨——有序传承,合理更新,成熟配合心理支持。光有热血青春有啥用?锅里得真有肉才行。而别家三分雨下个不停,我们还在“研究生导师带本科生”,结局不出意外又意外。
所有问题绕了一圈,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儿。到底要不要赢球?到底该怎么搞传承?到底什么才算科学重建?再不反思,恐怕球迷早晚都得习惯“意外翻车现场”,到时候想哭都没力气。
最后只想假装夸夸宫指导这波“敢为人先”。领导有远见,敢于冒险,放弃即战力勇用新兵,堪称勇气可嘉,只可惜战绩够“励志”——是让球迷想自闭的那种励志。或许真有一天,宫指导能用新兵打成世界冠军,那到时小编一定头顶青天喊声“服了”。但现实残酷,改革不是儿戏,每颗棋子的代价都沉甸甸,不是谁都能Hold住。
亲爱的网友们,你说这波女篮“实验操作”,是该喷教练组太激进,完美错失现役实力?还是该支持新旧传承,哪怕连冠军金牌都“青春献祭”?是要立足当下还是押宝未来?小编就问一句咱们看国家队,是仰望未来的星辰大海,还是盼着今年就能攀个高峰?评论区见,开炮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