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总价超3亿美元!3架运-8交付哈萨克斯坦,俄媒:俄罗斯武器正在被挤走!

三架中国运-8F200W运输机降落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机场,标志着这笔总价超3亿美元的订单完成关键交付。 俄罗斯媒体《Top War》直接开炮,“中国正将俄罗斯挤出中亚市场! ”

曾经被视作俄罗斯“后院”的中亚,如今遍地可见中国装备的踪迹。 哈萨克斯坦国民警卫队的新机队已完全以中国运输机为主力,俄制伊尔-76和安-12因老化严重被迫退居二线。

哈方近年还引进了中国SH-1卡车炮、AR-2火箭炮和彩虹无人机,一套完整的中式作战体系悄然成型。

为何是运-8? 哈方算了一笔经济账

2018年,哈萨克斯坦接收首架运-8F200W时,看中的就是它“苏式血统+中国价格”的独特组合。

作为安-12的现代化改型,运-8保留了经典的四发涡桨布局和上单翼设计,航电全面升级为数字化玻璃座舱,货舱兼容标准集装箱甚至活体动物运输。

最关键的是单价仅3500万美元,不到欧洲A400M的1/6,维护成本更低。

对国土面积达272万平方公里的内陆国而言,运-8的实战表现更令人心动。 2023年阿富汗强震救援中,哈方派遣运-8执行跨国空投任务,在砂砾跑道和-40℃低温下起降无阻,单次运送23吨物资。 飞行员反馈,“操作界面高度本地化,我们三天就能独立飞行! ”

七年交付背后的拉锯战

按计划,6架运-8应在短期内交付完毕。 哈方在2019年突然提出新要求,参照欧洲标准升级航电布局。

中航工业为此重新设计驾驶舱显示系统,双方就费用分摊反复磋商,导致后续交付拖延至2025年。

这场延迟反而凸显中国军工的灵活性,最终交付的06号机整合了哈方定制化需求,未显著抬升成本。

俄媒的失落与美媒的警觉

俄罗斯《自由新闻》直言,“中国战机、防空系统甚至坦克都在抢夺我们的传统客户。 ”数据显示,中国红旗-9、红旗-17防空导弹已占据中亚市场份额首位,而俄明星产品S-400至今未获任何中亚订单。

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渲染中国“趁俄乌冲突布局俄后院”,刻意忽略哈方主动寻求多元化的现实。

乌兹别克斯坦的动作更印证趋势

该国已确定采购中国战斗机,虽未公布型号,但歼-10CE与“枭龙”均进入最终候选名单。 在塔吉克斯坦阅兵式上,红旗-17AE防空导弹与CS/SS4速射迫击炮方阵取代了曾经的俄制装备。

运输机背后的战略棋局

中哈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构成“一带一路”能源动脉,运-8构建的快速投送能力可保障这些设施安全。

2024年某次管道泄漏事故中,哈方曾用运-8紧急投送维修队,90分钟内完成技术人员与设备调配。

这笔订单也暴露中国航空出口的短板

尽管运-8F200W以超高性价比横扫低端市场,中国尚未推出能与C-130J全面竞争的新一代中运平台。

俄媒揶揄“你们只能卖老飞机”,回避了自身安-12替代机型二十年难产的尴尬。

中亚国家的采购逻辑正在颠覆传统军贸规则,当哈萨克斯坦军官被问及为何不买更先进的运-20时,答案很直白,“我们不需要跨洲投送重装备,一架能在雪地里随时起飞的运输机,比昂贵的高科技更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