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2025年9月15日,东海海域风起云涌,宫古海峡上空战云密布,一场由美国、日本、韩国三国联合举行的“自由之刃-25”军事演习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运-8Q反潜巡逻机进入宫古海峡
然而一架中国运-8Q反潜巡逻机,却出人意料的打破了这片海域的“平静”,直接“闯入”演习核心区域,对美日韩舰艇编队展开抵近侦察。
这场军事演习向我国透露了什么信号呢?在剑拔弩张下,又会如何收场呢?
中国运-8Q反潜巡逻机
这场代号为“自由之刃-25”的联合军演,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战略意味,根据美军印太司令部的公告,此次演习不仅延续了美日韩三国在弹道导弹防御领域的合作,还新增了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航空作战力量,涵盖了海、空、网、太空等多域作战内容,堪称三国军事合作升级的“新标杆”。
至于演习地点则选在东海及其上空,时间从9月15日起持续至19日,目标虽然说是为了“应对北韩核与飞弹威胁”,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自由之刃”军演是美日“利刃”演习与美韩“自由护盾”演习整合后的产物,意在通过高强度的联合训练,打造一个类似“亚太版小北约”的军事框架,强化三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
就在演习拉开帷幕的几个小时后,韩美军的动作也证实了这种猜想。
一架驻韩美军的U-2S高空侦察机从韩国乌山基地起飞,悄然进入东海中部海空域,为三国部队提供情报支持,同时美国海军的MQ-4C“三叉戟海神”无人机,也在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展开刺探行动。
这些动作显然不是演习的常规流程,而是美方在区域内进行情报收集和战场态势感知的操作,但我国面对韩美军挑衅领土主权的行为,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击。
当天,一架中国运-8Q反潜巡逻机从大陆方向直插宫古海峡,不顾日本航空自卫队F-15DJ战斗机的拦截喊话,径直飞入演习核心区域,对美日韩舰艇编队进行抵近侦察。
这一大胆举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东海的紧张气氛。
运-8Q的出现并非偶然,作为一款具备强大反潜和电子侦察能力的军机,它的任务显然不仅仅是“路过”,根据分析,运-8Q此次行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通过抵近监视,收集美日韩联合部队在演习中的电磁信号特征和电子战情报。
毕竟,“自由之刃”军演已经从单一的海空联合反导、反潜演习,升级为涵盖战略预警、全域态势感知、联合火力打击和后勤保障的多维作战体系演练,美日韩三方的高频通讯和协调指挥,必然会暴露大量电磁信号,而这些信号正是运-8Q的“猎物”。
更令人瞩目的是,除了运-8Q、Flightradar24飞行器航迹信息系统还显示,多架中国无侦-10和无侦-7无人机也在同日进入东海、台海和西太平洋海空域,对演习区域进行密集监视。
这无疑是中国对美日韩联合军演的直接回应,展现了针锋相对的军事姿态。
美日韩三方选择在东海举行如此高规格的联合军演,显然是冲着区域内的“潜在对手”而来,演习不仅包括传统的海空作战训练,还新增了信息战、电子战等新兴领域的联合演练,显示出三国在多域一体化作战上的野心。
特别是美方主导的“钉锤”兵棋推演,与“自由之刃”军演同步进行,模拟在核战争条件下美韩联合部队的反击策略,更是将演习的战略意味推向高潮。
这种高调的军事动作,显然意在向周边国家传递信号:美日韩的军事合作正在加速整合。
然而中国明显不打算“配合”美日韩的剧本,运-8Q反潜机的“硬闯”行为,既是对三国军演的直接挑衅,也是对美方侦察行动的有力反制。
更值得注意的是,运-8Q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此前中国海军的798号电子侦察船,就曾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对美日韩的军事活动进行监视。
这种持续的、系统化的侦察行动,表明中国在面对外部军事压力时,已经形成了从海到空、从有人到无人机的多维应对体系。
这场对峙还引发了外界对东海局势的广泛讨论,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日韩的联合军演虽然规模庞大,但其背后也暴露了三国之间的协调难题,例如日本和韩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以及两国在军事情报共享上的顾虑,都可能成为三边合作的“隐形障碍”。
相比之下,中国的军事行动则显得更加果断和统一,运-8Q和无人机的抵近侦察,不仅是对美日韩军演的战术回应,也是在战略层面上对“亚太小北约”构想的直接挑战。
未来,东海的波涛是否会更加汹涌?答案,或许就在下一次军演的“剧本”中。
信息来源: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09.15《日美韩展开“自由之刃”联合训练》
环球时报2025.09.13《朝鲜谴责美韩、美日韩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