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约2297吨,环比增加6万盎司,这是自2024年11月以来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
与此同时,美媒报道特朗普夫妇收到访华邀请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虽然此前6月习近平主席已在通话中欢迎特朗普再访中国,但美媒近期再度提及此事或暗示双边关系正在经历微妙变化。
这两则看似无关的消息背后,实则折射出当前全球金融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深刻转变,值得我们从多个维度解读其中隐含的战略信号和经济意涵!
中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策略早已不是秘密,但这种"蚂蚁搬家"式的稳步积累透露出极强的战略定力与远见,每月增量虽不算大,累积效应却相当可观,过去六个月已增加近28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重已升至7.64%,创历史新高,同期外汇储备规模达3322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为2016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
选择在周日发布这一数据也颇具玄机,避开交易日可有效减少市场波动,给全球投资者充分消化信息的时间,展现出中国在全球金融舞台上日益成熟的操盘能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非孤军奋战,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已成趋势,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处于历史高位,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黄金储备将继续增加。
这种集体行动背后,是对传统国际货币体系深刻变革的预期,也是各国应对日益复杂不确定全球经济环境的自保之举,黄金作为"无国籍资产"的避险价值正被重新认识。
对中国而言,增持黄金不仅是资产配置多元化的体现,更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而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中国还在积极推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9月海南省、深圳市相继宣布在港澳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人民币资产配置选择。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也取得显著进展,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并在上海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层次支撑体系。
再看特朗普访华消息,尽管关于访问的具体安排尚无定论,但美媒此时重提此事绝非偶然,美国正面临多重经济挑战与战略压力,迫切需要与中国重建对话。
美国经济已显衰退迹象,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GDP年化环比萎缩0.5%,创三年来最差纪录,5月消费支出环比下降0.1%,居民收入暴跌0.4%,核心通胀率仍高企于2.7%。
更触目惊心的是美国债务危机,联邦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30%,2025财年利息支出预计达1.2万亿美元,穆迪已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与此同时,中国连续3个月减持美债,持仓量维持在7563亿美元的警戒线水平,这无疑增加了美国政府的融资压力,也削弱了美元的全球信心。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制造业回流、稀土供应安全和债务融资成本三大问题构成了难解困局,需要中国的市场、资源和继续购买国债,这种依赖与对抗的矛盾心态,决定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摇摆不定。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已清晰显示美元霸权松动迹象,2024年全球跨境贸易中美元结算占比首次跌破50%大关,降至47%,而人民币结算占比跃升至12%,欧元回升至28%。
金价飙升也是美元信心危机的直接反映,2025年9月6日,现货黄金价格一度升至3600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年内累计上涨976美元,涨幅高达37%。
高盛分析师甚至预测金价将在2025年底达37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冲击4000美元/盎司,并指出美国机构信誉风险上升可能推动金价更高。
在这场全球货币格局重塑的大棋局中,中国正以战略定力和系统思维构建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增持黄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控制战略资源形成了中国金融实力的"三明治结构"。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国家增持黄金储备和完善金融体系的意义同样深远,人民币稳定意味着我们的购买力更有保障,中美经贸关系平稳发展则有利于就业和出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也将让我们出国旅游、留学更加便利。
当下国际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元霸权动摇、全球去美元化加速、黄金重新崛起为重要储备资产,这些变化不仅仅是金融技术层面的调整,更是全球权力格局深刻重构的体现。
你认为中国持续增持黄金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面对美元霸权松动,全球金融秩序将走向何方?特朗普若再次访华,中美经贸关系又会有怎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