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中国造出防空黑科技,每分钟倾泻1.2万发炮弹,老美导弹看了都腿软?

还记得阿尔及利亚军方2023年挂历封面吗?

那款被誉为“中国最强地表近防系统”的陆盾3000赫然在目。

北非军事专家直接点破:它的雷达效率比美国同类产品高出三倍。

去年西北大漠演习中,这套系统创下单日拦截132架自杀式无人机的纪录。

面对蜂群般的无人机袭击,陆盾3000的11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咆哮着喷射火舌。

每分钟12000发的射速,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钢铁暴雨”。

这是什么概念? 短短3秒内就能覆盖半个足球场的空域。

即便是以4马赫超音速突防的先进导弹,在它面前的拦截成功率也超过90%。

这几乎涵盖了现代巡航导弹的速度上限。

陆盾3000的基因可追溯至中国海军主力战舰上的1130近防炮。

这款被誉为“航母最后一道防线”的利器,曾装备在055型万吨驱逐舰和航母上。

如今它从海上走向陆地,完成了从“陆炮上舰”到“舰炮下船”的历史性转变。

研发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环境差异。

舰艇环境主要应对海浪造成的低频大幅度晃动。

车载系统则需克服车辆行驶中的高频小幅度震动。

通过创新性的缓冲设计和电子稳定系统,技术人员成功实现了这一跨越。

陆盾3000采用6×6军用卡车底盘,具备“停车即战”的快速反应能力。

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准备仅需数秒。

这套系统配备的三坐标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15公里的最大探测距离。

能在目标进入射程前就完成锁定追踪。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多目标处理能力——可同时锁定40个目标并自动进行威胁等级排序。

系统融合了激光测距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多种传感器。

即便在沙尘暴或夜间条件下,也能精准捕捉到巴掌大小的无人机轨迹。

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发现60毫米迫击炮炮弹这样极小的空中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另一款防空利器FK-3000也在2022年珠海航展亮相。

这款系统专门针对现代战争中低成本无人机和游荡弹药的使用而设计。

它的开发反映了对无人机群问题的有针对性反应。

FK-3000基于高机动性陕西SX2220 6×6平台,配备装甲驾驶室。

集成30毫米自动炮、两个12枚短距离导弹吊舱和六枚较大的导弹。

标准配置最多可携带48个微型导弹,如果更换较大的导弹,最多可承载96个。

它的雷达套件由一个大型和三个较小的梯形阵列面板组成。

共同提供360度覆盖范围,检测范围从150米到30公里。

可以跟踪在大约2.57至411米/秒之间移动的目标。

这套系统包括慢速小型无人机和更快的巡航导弹或直升机。

炮塔还安装了大型电流传感器集群,支持目标参与。

雷达检测可能会因混乱或低信号而降解。

多传感器系统针对“低,缓慢和小”的目标进行了优化。

这些都是传统的雷达引导防空系统难以可靠检测或跟踪的目标。

除了硬杀武器外,FK-3000还配备了能够干扰敌对无人机控制链接的干扰设备。

FK-3000上的30毫米加农炮有效范围约为4公里。

配备可与西方弹药相比的燃料爆炸弹药,提高了针对小型无人机的有效性。

六个较大的FK-3000/L中范围地表向空中导弹可在约22公里处达到目标。

40毫米微无物质在发射管中装满了四倍体,最大范围为5公里。

速度约为每秒600米,并且具有较低的红外成像搜索器。

专门设计用来以低成本抵抗无人机群。

火炮、中型导弹和高容量的微型平方英尺的联合使用提供了一种分层结构。

能够防御从小型无人机到武装直升机和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为了提高火力密度和防御性覆盖范围,还开发了一种无人驾驶的机翼车辆选项。

每辆机翼车辆都安装了24个另外的微型无机及其自身传感器。

这些都与主要系统协调运作。

这种有人/无人车协同设计是地面防空装备的独特思路。

中国消息人士报告称,FK-3000可以达到四到六秒之间的拦截时间。

对固定翼飞机的拦截可能性为85%。

而对小型导弹的拦截成功率为65%。

系统的操作概念设想了保护城市、指挥所、机械旅和后勤站点的部署。

单位成本约为500万美元,相对于外国同等规定更为经济实惠。

这比俄罗斯“铠甲-S1”的1300万美元和以色列“铁穹”系统便宜得多。

俄媒甚至称其“非常适合俄军需求”,推测潜在客户包括中东、北非等国家。

这种武器对于工业体系比较完善的俄罗斯而言,比较容易仿制。

FK-3000是全球首款专为低成本反无人机饱和攻击设计的防空系统。

回到陆盾3000,它与俄系铠甲系统相比,雷达反应速度快了1.8倍多。

目标处理能力提升到同时追踪48个目标。

垂直发射系统让导弹初速突破4马赫,比美国复仇者的倾斜发射快30%。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面对贴地5米飞行的战斧导弹。

铠甲-S1的最低拦截高度是10米。

而陆盾-3000能把拦截线压到惊人的3米。

这个高度差意味着它能拦截掠过楼顶的智能弹药。

真正实现擦着地皮打。

这种能力对防御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至关重要。

陆盾3000还展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力。

从撒哈拉60°C高温到西伯利亚-40°C极寒。

电磁干扰环境下,依然保持90%命中率。

车载三防系统能让它在核生化污染区持续作战72小时。

智能杀生链系统从雷达发现目标到导弹发射仅需2.1秒。

配合AI威胁评估系统能优先打击携带反辐射弹头的刺客无人机。

最厉害的是模块化设计,30分钟就能把防空导弹单元换成巡飞弹发射巢。

变身进攻型武器。

这种攻防一体的设计理念让美国防务新闻直呼重新定义了野战防空。

一套指挥车可同时控制6辆发射车。

全系统能在90秒内完成战斗部署。

弹药配置采用前卫18防空导弹+30mm速射炮的超硬核套餐。

真正实现导弹洗地、炮弹补刀的双层防御。

当钢铁洪流遇见智能云端。

陆盾-3000不仅是防空盾牌,更是未来战场的系统节点。

美国著名军事专家约翰-史密斯对此评价称:“这让美军无法招架,我们必须尽快提升自身实力。 ”

所有关键指标上都优于美军同类型装备。

这主要源自中国在雷达、火控、动力、传输等系统上的技术积累。

搜索雷达探测距离达65公里范围,远超美军系统的35公里。

从发现目标到开火的反应时间只有5秒,与美军系统的20秒相比快了整整15秒。

持续射速达到每分钟1.2万发,是美军系统的3倍。

这种技术演进正在改变战场规则。

过去需要一个防空旅完成的任务。

如今一个陆盾3000连就能胜任。

中国军工用了数十年时间完成逆袭。

从“穷则陆炮上舰”到“富则舰炮下船”。

现在终于站上了世界防空技术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