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经商观:在思考中凝结财富的智慧
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方法
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
——塔木德
置身于困境中,破局的关键不仅在于问题本身,在于你有没有应对困难的勇气,还在于你有没有认真去“想”。许多时候,不怕事情难办,就怕你不去想,不去打开自己的心结。
有一个土豪每次出门都担心家中被盗,想买条狼狗拴在门前护院,但又不想雇人喂狗。经过认真的思考,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每次出门前,都会把家里的Wi-Fi密码去掉,然后放心出门。等他回来时,门口总会蹲着一些玩手机的人。所以,家中的财产非常安全。
如果按常规思维想问题,看家护院,应该养一条狗比较好。但是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结果就大不一样了,看院不一定非要养狗,方法对了,一大帮人愿意免费帮你看院。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你发现自己一直坚持的路是行不通的,不妨反转思路,试试另外一条路,说不定就此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犹太富翁变老后,开始思考财产继承的问题。他有两个儿子,不知应该把财产交给谁才放心。有一天,富翁突然想到了考验两个儿子的办法。
富翁把宅门锁上,带着两个儿子来到离家100里以外的一个地方,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一人一串钥匙,一人一匹快马,你们两个现在同时出发,谁先进到宅中,谁就能继承我的财产。”
两个儿子拿到钥匙后立刻骑马飞奔回家,当到了家门口时,老大立刻掏出一串钥匙,开始慌乱地寻找那把匹配的钥匙,而老二在刚才赶路时,钥匙不小心丢失了。老大无法找到匹配的钥匙,老二没有钥匙,两个人都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老二走到路边拿起一块石头,对着锁用力地砸了下去,锁应声落地,老二走进了宅中,继承了富翁的财产。
在很多时候,应该按照常规办事,但若是常规情况下无法完成或出现了新的情况,就需要人们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下面这个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几年前,A君开始经营豆类生意,刚开始他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改变了思路,生意才逐渐有了起色。如果豆类销路较好,就直接卖豆子赚钱;如果豆子滞销,就采用不同的应对办法。
第一种办法:把干豆做成豆瓣卖,若豆瓣卖不动就腌成豆豉卖;若豆豉还卖不动,再加水发酵,做成酱油。
第二种办法:把豆子磨成豆腐,豆腐硬了就做豆干,做稀了就改成豆腐脑。
第三种方法: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出去,再让它长些,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是卖不动,就再让它生长,干脆当盆栽卖,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如果还卖不动,就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几个月后,收成豆子,再拿去卖。这样下来,一粒豆子都不会浪费。
不得不说,A君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他的眼界与思路要甩常人几条街。所以,在他的脑子里,没有“生意不好做”这一想法,只有如何把生意做得更好的思路。他善于把问题倒过来想,把别人认为的困难视为新的机会,这样的生意人又怎么会不赚钱呢?
每件事情都有多个方面,按常规思路看是挫折、困难的事情,如果能倒过来看,往往蕴藏着新的机会。
决定人生高度的并非学历、经验、背景,而是你的格局,你看问题时的广度、深度还有角度。同一种状况,由于不同的思维,才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结果。所以说,世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由你的思想造成的。
及时获取信息,那是最好的财富
即使是风,只要用鼻子嗅嗅它的味道,你就可以知道它的来历。
——塔木德
在犹太人看来,要经商成功,就必须掌握最新的信息,而且他们很早就开始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赚钱了。
商场如战场,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谁能抢先一步,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对于先机的竞争则取决于你对信息占有的时间和质量。因此,对于商人来说,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软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信息是比黄金更重要的商品。”就是告诉我们要能及时地抓住信息,抓住信息里的钱。
1970年8月,日本的外汇储备额仅有35亿美元,这是“二战”后全体日本人25年辛勤工作的结果。但从1970年10月起,日本的外汇储备额便以每月增加2亿美元的速度呈直线向上攀升。从1971年2月起,这种增加的幅度更是前所未有,先是每月增加3亿美元,到5月时已达到了15亿美元,后来更是到了疯狂的程度,仅8月一个月的外汇储备额就超过了战后25年的积累,达到46亿美元。最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总储备额竟达到150亿美元!
对此,不明原因的人会以为是日本经济形势大好所致,而日本政界、新闻界以及商界中的大多数人也都陶醉于自我良好的感觉中,将这种现象视为日本人勤劳的象征,认为是由于日本人的勤奋工作,才积攒下这么多的外汇。
然而,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犹太人幕后操纵的结果,就在日本人沾沾自喜时,犹太人却正在暗中偷笑。
原来,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贸易顺差早已使欧洲和美国工业界惴惴不安。美国与日本政府首脑曾多次进行谈判,要求日元升值,以保护美元。因此,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保护美元的声明。
然而,早在半年前,精明的犹太金融家和商人就从信息情报分析中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知道,日元的升值是迟早的事,只要日本的外汇储备额超过100亿美元,就必然升值,而这种汇率的大幅变化,也许是20世纪最后一次发大财的机会。
精明的犹太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他们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卖钱”行动——将大量美元卖给日本,有些犹太人甚至不惜向银行贷款来向日本抛售美元。
不出所料,1971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迫于压力,果然宣布日元升值16.88%,由原来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升至1美元兑换308日元。这样一来,日本从美国犹太人手里每买进1美元,就要亏掉52日元,在短短几个月内,日本政府就在这种“卖钱”贸易中赔了4500多亿日元,相当于每个日本人损失了5000日元,而犹太人则净赚了8亿美元。
日本政府后来醒悟过来,发现了犹太人的“卖钱”行为给日本带来的危害,赶紧关闭了外汇市场,但为时已晚。正是日本政府的“愚蠢”,才使犹太人获得了信息,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犹太人的消息灵通是举世闻名的,《塔木德》中说:“信息就像呼吸的空气一样,是一种资源,准确的信息就像身体所需要的氧气。”的确如此,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谁能比别人更早一步抢占先机,谁就能稳操胜券;而抢占先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及时获取有关信息,错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都有可能失去一次绝好的发财机会。
运用想象力,赚钱需要想法与众不同
有智慧,贫穷就会远离你。
——塔木德
犹太人的经商成就已经告诉我们,犹太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除了具备勤奋这一品质,还崇尚思维的力量。在世界各地,哪里有犹太人,哪里就有财富,他们总是善于根据时势和经济环境来制定自己的经商目标,头脑灵活是造就如此多犹太富翁的重要原因。
在犹太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前夕,犹太人萨利赫父子从德国逃亡到了美国,他们安身于一家缝纫机厂——为老板推销缝纫机。
刚开始,他们的推销成绩不错,但自从“二战”全面爆发后,他们的缝纫机就很难被推销出去了,这就是战争对商业的影响。这一点,萨利赫很清楚,任何一个行业都萧条了,更别说卖缝纫机了。
一次,父子俩谈起了推销的问题。
“父亲,我们还要继续推销缝纫机吗?”萨利赫的儿子问。
“我们需要改行了。”萨利赫回答。
“那又去推销什么呢?”儿子问。
“我们可以去推销残疾人用的轮椅。”萨利赫说。
虽然儿子有点诧异父亲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但还是按照父亲的意思开始推销轮椅,因为他知道父亲有着超人的经商智慧。
萨利赫的眼光果然准确,那些在战争中伤残的战士和其他人都前来购买轮椅,一时间,轮椅被抢购一空。在一年之内,萨利赫父子推销出去5000多辆轮椅。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萨利赫父亲赚到了不少钱,一次,儿子又开始担忧起来:“战争快要结束了,恐怕我们的轮椅不好推销了。”
“战争结束后,人们最希望获得的是什么呢?”萨利赫启发儿子说。
“最希望有安稳美好的生活,因为人们已经厌倦了战争。”儿子回答。
萨利赫进一步说:“美好的生活首先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健康的体魄,所以,战后的人们会逐渐重视身体的健康,那以后我们就推销健身器材吧。”
当时,萨利赫父子的推销业绩并不太好。不久,年老的萨利赫去世了。但儿子相信父亲是有远见的,没有放弃推销健身器材。结果战后10多年的时间,健身器材果然大受欢迎,由于萨利赫父子的远见卓识,他们捷足先登,积蓄已久的力量得以爆发,在该行业形成了很深的基础,很快,萨利赫的儿子就进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从萨利赫父子的经商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犹太人的经商智慧和变通思维,无论外界经济环境如何变化,他们总是懂得调整自己的经商方向和目标,所以总能赚到钱。
任何人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都不能忽视思维的力量,那些头脑灵活以及拥有思想的人更能打拼出一条路。因为在打拼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难题,只有开发大脑,才能做到运筹帷幄,才能解决难题。诚然,在难题面前,任何人都可能会产生一些焦躁的情绪,但焦躁对于事情的解决毫无帮助,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冷静地思考解决的方法。
在生活中,失败者、平庸者多,除心态问题外,还在于其思维能力,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挑选容易的后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总能心平气和,并告诉自己:“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因此,我们的思维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有时候,可能你觉得你已经进入了死胡同,但事实上,这只是你没有找到出路而已,改变现状需要运用思维的力量,当懂得转变思维后,就会发现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要取得今天的成功,就要在教育与努力之外再加上这些要素——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丰富的心灵。”这句话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的确,当今社会已经是个信息时代,任何成功者无不是抓住了成功的商机。因此,我们应该记住犹太人的经商法则,也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开动大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在创新的过程之中,最可怕的是想象力的贫乏。可以这样说,人的所有发明与创造都源于想象力。一个人一生的成就,都要归功于他丰富的想象力。只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
经商要有预见性,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最昂贵的钻石总是埋在隐秘的地方。
——塔木德
犹太人认为,要想赚钱,就不能限制自己的头脑,就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但更要有远见,目光短浅者与财富无缘。
很多企业家都是行业里的先驱,他们在创业之初会被一大群人嘲笑,几乎没人懂得他们在做些什么。比如我们身边的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在10年、20年前是一种不敢想象的新东西。它们是那些伟大的企业家、发明家预想并实施的,但在成为现实之前,是被嘲笑的:“这东西能成吗?”他们顶住了非议,才创造了今天和未来,这正是具有大格局的体现。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犹太年轻人,名叫拉瓦。当地有许多石山,村里人都上山开采石头,拉瓦也不例外。但当别人把石块砸成石子,按重量卖给城里建筑房屋的人时,拉瓦却专门挑选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卖给一些花鸟商人,因为他觉得把山上那些造型好的石头挑出来论块卖,能赚更多的钱。就这样,3年以后,拉瓦成了村里第一个住上漂亮砖瓦房的人。
后来政府颁布法令,这里不许开山了。于是,许多人开始改种葡萄,因为当地土壤肥沃,而且水质好,出产的葡萄皮薄汁多,香甜可口。每到秋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水果商和葡萄酒生产商都会云集于此。堆积如山的葡萄被整车整车地运往全国各地,村民们都因此而富裕起来。这时,拉瓦却卖掉自己的葡萄园,开始种柳树。因为他发现,来到这里的商人都遇到一个难题:买到好葡萄容易,但很难买到装葡萄的筐。于是,5年后,拉瓦成了村里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再后来,一条新修的铁路从村边经过,小山村的经济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村民们由单一的种葡萄、卖葡萄起步,逐渐发展起果品加工和市场开发。就在村民们都开始集资建场,准备迎接好日子的到来时,拉瓦却没有跟风,而是在自家的地上砌了一堵高3米、宽100米的墙。这道墙面朝铁路,背依柳林,两旁则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凡坐火车从这里经过的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都能看到那面墙上几个醒目的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方圆几百英里内唯一的一个广告。凭着这面墙,拉瓦每年的收入便又增加了几万美元。
犹太人之所以能纵横商海,无往不利,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他们锐利的眼光,他们往往能在别人没有留意到的地方发现商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从不安于现状,不会故步自封,而是不断求新求变,在变化中寻找机遇,甚至是自己创造机遇。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人有多么聪明,而是他们往往能比别人看得远一些,多走一步路。
有些人看到信息后,总是习惯性主观臆断,觉得“这不可能”,然后轻易放弃;有些人却能看到信息背后的市场,并通过客观分析认为“这有搞头”,然后迅速把握机会。总而言之,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有什么样的眼光,就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要想成功就应该付出行动,不过,行动是受理念指导的,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心有大格局的人,都具有长远的眼光,他们能够立足当前,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并采取果断的行动,最终赢得了成功。要想获得非凡的成就,我们就应该学着培养自己预见未来的思维力。
格局大才能赚到钱,思考要从宏观角度出发
钞票有的是,遗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如果你的思维足够开阔,你的钱包就会随之变大了。
——塔木德
犹太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够赚到钱,原因就在于他们看问题能够从大处着手,不会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就是他们的大格局。一个家庭主妇无论是买件衣服还是买菜,都习惯性地向邻居炫耀,但当她知道邻居买同样的东西而少花了10块钱时,她会立刻颓废,并耿耿于怀,这个人的格局就值10元钱;那只常年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坚决不相信天空无边无际,觉得鸟儿在说大话,所以它的格局只有井口那么大。想要让自己的格局变大,我们就需要跳出自己所在的“井”,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个犹太公司的老板想要选择一个能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的员工,所以他给那些获得最终面试资格的求职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1998名羽毛球运动员打淘汰赛,需要组织多少场比赛?
当时大多数人都准备用1+2+4+8……这样的思路做下去,只有一位求职者不是很肯定地说:“我觉得是1997场。”最后他录取了这个员工。
有人不理解,犹太老板解释道:“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1998名运动员比赛,那就需要淘汰1997个人,一场淘汰一名选手,就需要1997场比赛啊。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需要多少场比赛’,而并非‘如何安排比赛’,不用考虑其他细节,只需要知道有多少场比赛即可。”
这其实就是一种宏观思考问题的方法。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而“全局”和“一域”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看作“大局”和“小局”的关系。但凡从小局出发的人,往往更容易局限在小局之内,只关注小局的发展,结果却扭曲了方向,混乱了成果。
从大局出发的人,能拥有更好的视野,看到更广的范围,能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看出问题的本质,然后以全局拟订计划,从而赢得发展。
因此,我们在看待一个问题时,要学会有战略,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着重于大局而非小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眼前的问题牵着鼻子走。
况且,当我们只看得到眼前的“井口”时,很容易就会忽略自己的工作兴趣、理想,甚至已有的天赋,从而摈弃掉原本属于自己的舞台,就为了那块只有自己看得到的“天空”。只有跳上“井沿”,敢于用学识和才华证明自己的能力,勇于用信心和眼光去挖掘自身潜力的人,才能得到一个资源丰厚、机会良多的发展平台。
在动漫界独树一帜的《火影忍者》很多人都不陌生,其经典和火爆程度更是不言而喻。这一作品的作者是岸本齐史,他很擅长画忍者系列的动漫。
最开始,他这种大气蓬勃的画风很快获得了主编的认可,并在漫画领域崭露头角。但日本的漫画界竞争激烈,岸本齐史很快就发现,如果只依靠自己最完美的创作来赚钱,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保住自己眼前的这个“井”,他决定依据市场的流行风格去画画。
时间一长,他俨然成了作画的机器。而他再把自己的作品拿给主编看时,对方却失望地摇摇头。“你丢失了自己。”主编这样说。
这番忠告,让岸本齐史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这几年的状态。他疲于温饱,却丢失了自己,视野变得狭隘,结果被挤在一个快让人看不到的角落里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他一改之前商业性的画风,像最开始那样去摸索自己的创作风格。
随后几年,他的收入虽然直线下降,但他的坚持最终换来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火影忍者》的走红,他很快成为亚洲顶级的漫画家之一。
这就是一位年轻人缔造传奇的奋斗史,它更好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只看到眼前的人是找不到舞台的。所以,想要登上人生大舞台去续写传奇,就要打开自己的格局,千万不要只盯着头上那一小块“井口”看,否则我们的目光只会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更谈不上什么进步了。
逆向思考,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问题的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塔木德
几乎所有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在某件事情上,如果没有问题就说明完全明白、掌握了,或是进步了,抑或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逆转我们的思维:没有问题,是不是说,就没有再前进和突破的可能了呢?
一位犹太学者说过:“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学会如何问问题,而不是学会如何答问题。一个学生懂得了如何问问题,就是学会了怎样掌握知识,这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他可以拿着这把钥匙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穆尔是剑桥大学著名的教授,也是一位很有声望的哲学家,他有一个学生,叫维特根斯坦。有一次,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棒的学生是谁?”穆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维特根斯坦。”
“哦,为什么?”
“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会露出疑惑的表情,这说明他听课时在不断思考。而且他总是有很多问题问我。”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由此看来,没有问题并不代表懂了、会了,而是代表思想僵化了,没有创新了。可见,没有问题恰恰说明真的有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问题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只要你活着,就会面临问题,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每天都在与问题打交道,快乐是因为问题,不快乐也是因为问题。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在事业上受挫,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他独自坐在一家咖啡厅的角落,满脸愁容地喝着咖啡。邻桌的一个桌子旁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这位年轻人。过了一会儿,老人走上前去,对年轻人说:“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你告诉我,也许我可以帮助你。”年轻人连眼皮都没有抬,只是冷冷地说道:“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你要是相信我的话,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这个人看了老人一眼,犹豫了一下,没有拒绝,和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老人的一句话,扫去了年轻人脸上的阴霾,他向老人说了声“谢谢”,便回头向自己曾遭受挫折的地方走去……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