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福建舰同时成功弹射起飞歼-35隐身战斗机、歼-15T重型舰载战斗机和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这三种关键舰载机的组合被军迷称为中国海军远洋作战的“黄金三角”。 一向对中国军事动态高度敏感的美国主流媒体此次却反应迟缓,截至美东时间22日晚间7点多,谷歌新闻能搜索到的美国主流媒体报道只有彭博社和《新闻周刊》,其他报道多来自军事网站或中国英文媒体,以及印度等国的媒体。 这种沉默与福建舰日前穿越台湾海峡进行海试时美国媒体的大肆渲染形成鲜明对比。
空警-600作为中国首款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被誉为航母编队的“千里眼”和“空中大脑”。 它搭载的双波段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探测650公里外的空中目标和200公里外的海面目标,尤其具备反隐身能力,可有效识别如F-35之类的隐身战机。 其高达6小时的续航时间和3000公里的航程,彻底解决了此前预警直升机“近视眼”的短板,将航母编队的预警范围拓展了数百公里。
歼-35和歼-15T的搭配堪称“隐身刺客”与“重装拳手”的完美组合。歼-35作为第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能够凭借其隐身优势悄无声息地突破敌方防空网络,执行“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踹门”任务。 歼-15T作为弹射型重型舰载机,则能携带大量弹药实施饱和打击,成为火力输出的“重拳”。 这两款战机高低搭配,实现了“隐身突防”和“重载打击”的双重能力。
福建舰自2024年5月首次海试以来,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进行了九次海试,稳步推进各项测试。此次三型舰载机的成功弹射,表明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适配性良好,福建舰已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 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这三种机型弹射成功表明福建舰已具备基本作战能力,为其服役及形成战斗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福建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母。 福特号虽早在2017年就已服役,且同样采用电磁弹射系统,但其八年来一直备受技术问题困扰,故障频发,至今未能完成与F-35C隐身战斗机的适配训练。 美国国防部报告写得直白:平均400次弹射就出大故障,有时四套弹射器全罢工,弹药升降机慢得让人想哭,飞行甲板效率直接被拖后腿。
福建舰采用的是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这是马伟明院士带队攻关多年的成果。 和美军中压交流方案比,中压直流技术能量利用率高、维护简单。 超级电容储能,小巧高效不易坏,5立方米电容轻松弹射两架舰载机。 效率直接甩美军几条街。在渤海湾的高强度演练中,福建舰12小时连续弹射30架次,平均24分钟一架次,歼-35隐身战机、各型无人机轮番上阵。
美国军事网站《战区》以“中国航母能力取得惊人飞跃”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将中国央视和中国军号的视频和图片详细分解。 报道称,中国同时在其首艘配备弹射器的航母上展示了起降歼-35隐形战斗机、歼-15T战斗机和空警-600雷达飞机的能力,这是迄今为止从未见过的。 《战区》分析,此次测试之所以更具意义,是因为该航母不仅完全自主研发,其舰载机联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歼-35和空警-600也完全自主研发。
美国海军研究所网站报道称,福建舰是中国海军大规模现代化和扩建项目中最先进的舰艇之一。 003型航空母舰于2022年夏季下水,成为二战结束以来亚洲下水的最大军舰。 这艘排水量8万吨的航母能够搭载40架飞机的舰载机联队。 相比于俄罗斯衍生的采用短距起飞/拦阻降落技术的辽宁舰和山东舰,这艘新航母标志着北京在航母能力上的重大飞跃。
彭博社于美东时间22日早晨不到7点钟在美媒中率先发出报道,标题为“中国首次展示航母电子弹射”。 《新闻周刊》于美东时间22日上午9点多跟进报道,称“中国航母取得重大突破”。 专业军事媒体《战区》则于美东时间22日上午11点半推出详细报道。 美国海军研究所网站在美东时间22日下午两点半也进行了报道。
在中国官方高调宣布这一重大突破后,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仅发布了“转发”二字,却未附带任何实际内容或图片。 这一看似突兀的操作被广泛解读为美方复杂心态的写照——既不得不关注,又不愿坦然认可。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对此保持了罕见的沉默,西方媒体也集体选择了“选择性失明”。
西班牙《机密报》日前报道称,福建舰具备的作战能力直接挑战了美国数十年来高强度航母作战领域的技术垄断地位。 福建舰服役将为中国海军“迈向真正的全球投送型海军铺平道路”,因为福建舰将帮助中国海军积累“大型航母”的操作经验,“为未来的核动力航母做准备”。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8月的报告就指出其过度依赖外部技术支持。
PLATracker联合创始人本·刘易斯告诉USNI新闻,此次试验是中国军方航母计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刘易斯说:“虽然这些测试很可能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已完成,但选择在福建舰第九次海试期间发布视频表明,福建舰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做好服役准备”。 刘易斯还强调了北京凭借新航母和空中力量所能发挥的力量投射能力。
中国航空学会舰载机分会总干事、海军航空大学教授韩维认为,这次试验试训的成功,是舰载机与航母核心技术的“双向赋能”,将有力推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代际跨越”。 空警-600作为航母编队电子信息系统的空中核心节点,它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不仅重塑远海预警指挥链路,还意味着航母编队对相关海域的控制从“阶段性存在”转向“持续性掌控”,空防圈和打击圈向外大大延伸。
歼-35、歼-15T两型舰载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意味着航母编队具备了“隐身突防+重载打击”的双重能力。 歼-35是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承担航母编队夺取制空权任务。而歼-15T相较于歼-15舰载战斗机,改进了飞行平台、航电和武器系统,实现了弹滑兼容,大幅提升了综合作战能力,拥有较强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
三型先进舰载机在福建舰上起降成功,还实现了电磁弹射技术对舰载机的“赋能”。 使用电磁弹射,歼-35能以“满油+隐身构型”快速起飞,凭借低可探测性突破敌防空网;歼-15T则可以“满油满弹”升空,依托其大载弹量和大航程实施饱和式对敌攻击。 电磁弹射和阻拦这种起降方式,大大提高了预警机出动回收效率,能够保证预警体系持续在线。
自2024年5月开展首次海试以来,福建舰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海上试验,顺利推进各类装设备调试和整体运行稳定性测试。 我国海军舰载航空事业,实现了从单机到体系、从岸基到舰基、从滑跃到弹射、从能飞到能战的巨大跨越。 人民海军正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