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李成钢通告全球:中美双方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一场低调却不简单的会谈,刚刚在中美之间落下帷幕。

9月15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与美国相关代表举行会谈。此次会谈的核心议题,正是备受全球瞩目的TikTok问题以及中方的一系列关切。

令人振奋的是,这一次,双方没有“各说各话”,而是在坦诚、深入交流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成了“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的基本框架共识,并致力于减少投资障碍、深化双边经贸合作。

这短短几句官方通报的背后,隐含着一场持续数年的博弈与较量,更可能预示着TikTok乃至更多中资企业出海命运的重大转折。

“坦诚深入”四个字,背后是中美科技的硬核较量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次会谈用“坦诚、深入”来形容,信息量极大。

在过去几年中,TikTok在美国的遭遇堪称一部“封禁与反封禁”的商业惊悚片。先是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数据安全”为由挥出行政禁令大棒,要求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随后拜登政府虽暂缓禁令,但仍未放弃审查和限制。

美方步步紧逼的核心诉求,始终是希望夺取TikTok的实际控制权、甚至算法所有权。

而中方也明确划出红线——技术出口必须合规,算法出口受限。这意味着,中国不会接受“强行卖身”式的解决方案。

此次会谈能走向“共识”,意味着美方或许终于意识到:

封禁TikTok,不仅将失去一个深受1.7亿美国用户喜爱的平台,更将斩断众多美国内容创作者、中小企业的生计来源,承受巨大的经济与舆论反噬。

而中方也展现出务实态度:不回避问题,愿在保障核心安全与利益的前提下,探讨合作解方。比如通过技术合作、本地化运营、第三方审计等方式化解数据安全顾虑。

这不是谁输谁赢的零和游戏,而是两国在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一次难得的理性妥协。

为什么说TikTok问题是中国企业出海的“试金石”?

TikTok的命运,从来不止关乎一个APP。

它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首次真正意义上在全球主流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甚至反向定义文化潮流。它也成为了中美科技竞争中最前沿的“哨所”——它的处境,直接预示着未来中国科技企业能否继续走向世界。

一旦TikTok被迫贱卖或遭封禁,将形成一个恶劣的先例:任何中国企业的成功,都可能被“国家安全”这个万能理由无情截停。

反之,若TikTok能通过合规、合作的方式继续运营,则无疑将极大提振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信心,证明即便在高度地缘政治敏感的环境中,仍存在通过市场化、规则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空间。

这不是商业问题,而是规则与话语权的问题。

从“制裁对抗”到“框架共识”,中美经贸正在微妙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谈不仅谈了TikTok,更明确提到要“减少投资障碍、促进经贸合作”。

这或许释放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信号: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可能正从特朗普时代的“全面对抗”、拜登初期的“选择性脱钩”,逐步转向“有管理的竞争甚至有限合作”。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对华投资限制层层加码,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纷纷设障,中国企业赴美融资也举步维艰。

但高压政策并没有为美国带来预期中的“产业回流”,反而推高了其国内通胀、限制了企业选择空间、引发了盟友的怨言。

或许美方逐渐意识到,完全“脱钩”既不现实,代价也高昂。在特定领域设定“护栏”而非“高墙”,或许是更符合现实利益的选择。

而中方始终表态开放:“只要愿意合作,大门始终敞开。”

TikTok的命运尚未最终落定,但这一框架共识无疑是积极的一步。

它说明即便在最困难的科技敏感领域,只要双方存有理性、尊重彼此核心关切,仍然可以找到出路。

中国企业需要全球化,世界也需要中国创新。

希望这次会谈不仅救了一个TikTok,更能成为一个重新校准中美经贸关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