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医生紧急警告,这种食品含大量添加剂,长期食用伤肝伤肾

医生办公室里,王医生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检查报告皱起眉头。

35岁的张女士坐在对面,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

她的肝功能指标异常已经持续半年,却始终找不到明确病因。

"你平时都吃什么零食?"王医生突然问道。张女士愣了一下,从包里掏出一包吃了一半的麻辣牛肉干。

这包售价9.9元的牛肉干配料表上,苯甲酸钠和亚硝酸钠赫然在列。王医生叹了口气,这已经是他本周接诊的第七个因为长期食用加工零食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因食品添加剂导致的肝肾疾病就诊率上升了23%,其中即食肉类制品是最主要的诱因。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李教授指出,很多消费者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合法添加剂就是安全的"。实际上,国家标准规定的是单次食用安全量,而现代人每天都在叠加摄入多种含添加剂食品。就像张女士,早餐吃防腐面包,中午吃即食卤味,下午来包辣条,晚上还要追剧配蜜饯,肝脏就像24小时加班的化工厂。

超市货架上那些色彩鲜艳的零食背后藏着不少猫腻。一款畅销的泡椒凤爪被检测出同时使用三种防腐剂,而某品牌牛肉干的亚硝酸盐含量接近上限值。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零食市场,调查显示85%的儿童每日添加剂摄入量超标。儿科专家陈医生警告,这些化学物质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有些损害甚至是不可逆的。

广东一家食品代工厂的离职员工透露,为了延长保质期,部分厂家会超量使用防腐剂。"特别是电商平台那些9块9包邮的零食,成本压得太低,只能靠添加剂来凑。"这位要求匿名的爆料人说。市场监管总局去年抽查发现,15%的即食肉制品添加剂超标,其中大部分是小作坊产品。

营养学家建议消费者掌握几个简单原则:看配料表前三位是否有防腐剂,选择保质期短的冷藏食品,少买颜色过于鲜艳的加工食品。自己在家做零食其实很简单,烤箱烤些地瓜干,电饭煲焖点牛肉干,既健康又省钱。实在想吃现成的,可以选大品牌的无添加系列,虽然贵点但吃得放心。

张女士听完医生的解释,默默把包里剩下的零食扔进了垃圾桶。她想起家里五岁的儿子也特别爱吃那些花花绿绿的果冻,决定回去就把零食柜清空。在门诊室外,候诊区坐着好几个和她情况相似的年轻人,有人刷着手机,手里还捏着刚买的即食鸡爪。王医生揉了揉太阳穴,下午还有二十多个号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