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太二酸菜鱼被曝大量闭店,如今为何没人吃了?

太二酸菜鱼被曝大量闭店,如今为何没人吃了?

曾经的“排队王”,如今也遇冷了。

太二酸菜鱼,凭借独特定位与“霸气口号”闯荡市场的品牌,曾几何时,在酸菜鱼领域几近“登峰造极”,堪称行业“天花板”。不少人还记得,当年去商场,太二门口永远坐满等位的人,号称“不接待一个人”“只做一道菜”,在社交平台上火到不行。

但如今,画风却变了。

杭州实探:门店频频关停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共有23家太二酸菜鱼,其中大悦城店、万象城店处于暂停营业状态,亚奥天地店还未开业,另外有6家门店直接歇业关闭。

放眼全国,母公司九毛九的半年报也给出了冷冰冰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新开了10家餐厅,但与此同时,关闭的门店高达88家。

这说明什么?至少在扩张速度上,太二已经不像当年那样“所向披靡”,甚至出现了门店“倒退”的趋势。

体验实测:7分钟三道菜齐上

9月14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杭州的一家太二酸菜鱼门店。此番探访,旨在深入了解该门店的实际运营状况与市场反馈。点单甫毕,未及七分钟,那酸菜鱼与另外两道小菜,便整齐有序地被端上了桌,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效率确实高,但消费者的疑问也随之而来:这真的是“现杀现切”的活鱼吗?

店员作出解释,这些鱼均为统一配送而来,送达门店后,会于店内进行现场切片,随后精心腌制。然而,众多媒体与业内人士披露,太二采用的鱼片、酸菜及调味品等原料,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经过中央厨房统一加工而来的。换句话说,所谓的“现做”,其实是“集中处理后再快手组装”。

消费者为什么不买账?

其实,餐饮业用中央厨房,这不稀奇。海底捞、小肥羊、连锁快餐基本都这么干。问题在于,消费者愿不愿意为这种“效率”买单。

体验落差

当年太二火起来,靠的是“只做一道菜”的专注感和“活鱼现做”的新鲜感。如今大家发现,鱼肉口感趋于“标准化”,锅气不足,酸菜风味差异不大,这种落差感会让老顾客失望。

消费升级遇冷

太二的定价不算便宜,一桌酸菜鱼加几个小菜,人均基本在100元左右。几年前年轻人愿意为“新鲜感+社交属性”买单,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面对同样的价格,很多人宁可选择品质更高的现炒餐厅,或者干脆去火锅店。

预制菜争议

这两年预制菜话题持续升温。大家不是不能接受,而是害怕“被忽悠”。太二始终标榜“活鱼现做”,然而行业报告与从业者爆料均显示其实行“中央厨房+标准化”模式。此等信息不对称现象,极易招致消费者的反感与不满。

本质:从“餐饮品牌”到“连锁工厂”

太二的问题,本质上从个性化走向了工业化。

在初期,靠着“个性文案+酸爽口味+社交打卡”,太二迅速出圈。然而,一旦其实现规模化与连锁化,秉持效率优先原则,便必然会对中央厨房产生依赖。如此一来,在追求高效的同时,也需权衡其中利弊。这没错,但代价是“个性消失”,变成流水线餐厅。

你想想,顾客走进太二,不是为了吃一份“工厂标准”的酸菜鱼,而是为了那份“活鱼新鲜感”。当这种差异化消失,它就失去了溢价能力。

出路在哪里?

直面预制菜质疑

太二如果继续强调“现杀现做”,但消费者一吃就觉得“不对味”,那只会让信任感越来越低。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诚承认:部分原料来自中央厨房,但核心工序仍在门店完成。透明,反而能挽回一部分口碑。

提高产品迭代

酸菜鱼这一品类,这几年被大量品牌跟风模仿,竞争激烈。太二如果还是只靠“一锅酸菜鱼”打天下,很容易被消费者“吃腻”。在保持主打菜的同时,适度研发新品,可能是下一步方向。

重拾顾客体验

餐饮的终极竞争力,还是体验。哪怕用中央厨房,也要在门店端留足“现做”的痕迹,让顾客感受到“锅气”和“氛围”。不然,再快的上菜速度,也只是“快餐式酸菜鱼”。

最后聊聊

从“排队王”到频频闭店,太二酸菜鱼的遭遇其实给整个餐饮行业提了个醒:

——消费者不只是吃饱,而是要“吃得值”;

——标准化是连锁的必然,但如果失去了“烟火气”,顾客就会转身离开。

预制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包装成现炒卖高价。在这个“吃货越来越懂”的时代,餐饮品牌若还走“套路”,恐怕都要面对同样的结果。

所以,你怎么看?

你还会去太二吃酸菜鱼吗?

#寻味秋分节气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