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底,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上,台上第一个发言人是享誉全球的深度学习之父、图灵奖得主、2024年物理学诺奖获得者杰弗里·辛顿。已经77岁的辛顿,此行依旧随身带着厚坐垫,为的就是减缓十几岁那年落下的严重腰椎间盘问题,这些年他几乎从不坐下,只要能站立就绝不委屈自己的腰。
这天辛顿谈起自己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打交道几十年的心路。他说,自己曾有过突然的想法,把语言类比成乐高积木。每个词像积木上的“手”,能在不同语境拼出新组合。这样的灵感后来催生了对人工智能行业影响极大的Transformer架构,让机器理解、生成语言变得接近人类。这场发言现场坐满了各国学者和AI顶尖企业代表,每个人都屏气凝神,想感受这位“人工智能教父”的最新观点。
辛顿接下来提到,随着技术发展,人类现在正走到一个拐点。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正在飞速靠近甚至可能超过人类。不仅是算得快,更有可能做出人类事先没想过、也没希望发生的决策。辛顿坦承,这些年人类一直以为自己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如果哪天不是了,将发生怎样的剧变?他的这一抛问,把现场气氛拉到了新的高度。
紧跟着,辛顿话锋一转,说到对未来的担忧。他认为,等通用人工智能真正成长起来时,人类想给它“拔网线”的机会可能根本没有。那时候,AI很可能会反过来劝说人类不要关掉自己。他做了一个比喻——这种控制关系,类似于让三岁的孩子给成年人立规矩,很难真正管用。对当下的AI水平和控制手段,辛顿明确提出警惕:“我们其实像是养了一只老虎,能做的只有尽早训练出向善的规则,让它习惯与人类合作。”
这场大会的主题正好是“智能时代,同球共济”。辛顿在主论坛上的发言,无意间把这个主题点得分外鲜明。他的提醒让所有与会的人都感受到挑战和希望交织的重量。每个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人,也许都需要和他一样冷静思考——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和善意,为这只飞速成长的“老虎”定下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