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陈赓大将生前最后一次讲话,勉励年轻军官:革命事业需要传承

参考来源:《陈赓传》、《陈赓日记》、《解放军报》相关史料、军事科学院档案资料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1961年3月16日,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一位身材不高却目光炯炯的老人正在病床上艰难地坐起身来。

他叫陈赓,开国大将,此时距离他生命的终点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窗外春光明媚,柳絮飞舞,但病房里的气氛却显得格外凝重。

几名年轻的军官围在床前,神情紧张地看着这位传奇将军。

他们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聆听首长的教诲了。

陈赓缓缓开口,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同志们,我这一辈子算是走到头了,但革命的事业不能断,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接着干下去..."

这句话,成为了陈赓大将留给后人的最后嘱托。

一个从湘西走出的农家子弟,一个在战火中百死一生的传奇将军,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向年轻一代传递着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一】从"调皮鬼"到开国大将

1903年,湖南湘乡县一个普通农家诞生了一个男婴。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从小就被乡亲们称为"调皮鬼"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大将。

陈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922年,还不到20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党的早期成员之一。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革命的华章。

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陈赓作为起义的重要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亲历了人民军队诞生的历史时刻。

那一夜的枪声,不仅宣告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也开启了陈赓戎马一生的序幕。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从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到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陈赓用34年的军旅生涯,见证了中国革命从弱小到强大的全过程。

1955年,在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上,52岁的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内心五味杂陈。

他想起了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想起了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同志们。

"我们这一代人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已经很幸福了。"

陈赓后来对身边的人说,"但革命的事业还没有完成,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二】永远的"兵头将尾"

虽然身居高位,但陈赓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兵头将尾"的本色。

他经常深入基层,与普通士兵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

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院长期间,陈赓更是把培养年轻军官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

他常说:"打仗靠的是人,特别是靠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军官。

他们就是我们军队的未来。"

有一次,一名年轻的学员因为家庭困难想要退学,陈赓知道后,亲自找到这名学员谈话。

"小伙子,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当兵吗?"陈赓拍着学员的肩膀说,"不是为了个人的前途,而是为了让更多的穷苦人能过上好日子。

你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但如果你放弃了学习,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那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这番话深深打动了那名学员,他不仅坚持完成了学业,后来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官。

多年以后,当这名军官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仍然热泪盈眶。

【三】病床上的牵挂

1960年底,陈赓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长期的戎马生涯和繁重的工作,让他的心脏不堪重负。

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但他却放不下手头的工作。

"院长,您的身体要紧,工作可以交给其他同志。"

秘书劝他说。

"不行,"陈赓摇摇头,"现在正是培养干部的关键时期,这些年轻人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怎么能放下不管?"

即使在住院期间,陈赓仍然坚持处理学院的重要事务。

他的病房成了临时的办公室,每天都有学员和教职工前来请示汇报。

看到首长如此辛苦,很多人都劝他多休息,但陈赓总是说:"时间不等人啊,我们这些老同志能工作一天是一天,要把经验和知识都传给年轻人,不能让革命的事业在我们手里断了。"

1961年3月初,陈赓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医生明确告诉家属,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得知这个消息,军事工程学院的师生们都非常难过,纷纷要求前往医院探望。

陈赓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

他坚持要见一见那些年轻的军官们,说有些话必须当面交代清楚。

3月16日下午,几名年轻军官代表师生来到病房。

看到他们青春洋溢的面庞,陈赓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

"你们都是好样的,"陈赓艰难地坐起身来,"但我有些话必须跟你们说清楚..."

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开国大将究竟对年轻一代说了什么?

他的话语中又蕴含着怎样深刻的人生智慧?这些话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四】最后的嘱托

病房里静得只能听到医疗设备发出的轻微声响。

陈赓用颤抖的手示意年轻军官们坐近一些,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

"同志们,我这辈子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变故,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

陈赓的目光从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上掠过,"但有一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那就是我们的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强大。"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积蓄力量:"但是,革命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业。

我们这些老同志打下了江山,但要建设好这个国家,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还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继续奋斗下去。"

在场的一名年轻军官忍不住问道:"首长,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不辜负您的期望?"

陈赓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孩子,革命事业需要传承,但传承的不仅仅是职位和权力,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品格。"

【五】三个"不能忘记"

陈赓缓缓举起右手,虽然手臂在颤抖,但手势依然坚定有力:"我想跟你们说三个'不能忘记'。"

"第一,不能忘记为什么要革命。"

陈赓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我们当年闹革命,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让广大劳苦大众能够翻身做主人。

现在条件好了,生活改善了,但这个初心不能变。

无论走到什么时候,都要记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为人民服务的。"

一名年轻军官认真地记录着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任何细节。

"第二,不能忘记怎样做人做事。"

陈赓继续说道,"我们共产党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艰苦奋斗。

不管地位多高,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不管环境多么优越,都要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些品质丢了,革命事业就会变质。"

病房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每个人都被陈赓的话深深触动着。

"第三,不能忘记怎样传承下去。"

陈赓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你们现在是年轻人,总有一天也会变老,也会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代。

怎样确保革命事业代代相传,这是摆在每一代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六】用生命诠释的品格

陈赓停顿了一会儿,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突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我想跟你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1944年,我在太行山区指挥作战时,有一个通信员叫小李,才17岁。

有一次执行任务时,他为了保护电台,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腿。

我去看他时,这孩子躺在担架上,第一句话就是问我:'首长,电台保住了吗?'"

陈赓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告诉他电台保住了,他就笑了。

可是第二天,小李就因为伤势过重牺牲了。

临死前,他拉着我的手说:'首长,我不能再跟着您打鬼子了,但我弟弟才15岁,等他长大了,让他来替我。'"

听到这里,病房里的年轻军官们都红了眼眶。

"后来,小李的弟弟真的参军了,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得很英勇。"

陈赓擦了擦眼角,"这就是传承,这就是革命精神的传承。

不是血缘的传承,而是精神的传承,是信念的传承。"

【七】永远的"接力赛"

陈赓的话让在场的年轻军官们深受震撼。

一名军官站起来,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首长,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革命事业传承下去。"

"好,好。"

陈赓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革命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一代人都要跑好自己的这一棒,然后把接力棒稳稳地交给下一代。"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声音虽然微弱但异常坚定:"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快要完成了,现在该轮到你们上场了。

记住,跑好自己的这一棒,不要让接力棒在你们手里掉了。"

病房里沉默了很久,只有陈赓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突然,他又开口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学会在实践中成长。

书本上的知识是基础,但真正的本领要在实际工作中磨练。

不要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就改正,改正了就进步。"

【八】春天里的永别

3月16日的那次谈话,成为了陈赓大将生前最后一次正式讲话。

几天后,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再也无法和人交流了。

3月16日晚上,当年轻军官们要离开时,陈赓挣扎着坐起来,向他们挥手告别。

那一刻,夕阳西下,病房里洒满了金色的阳光,仿佛在为这位传奇将军送行。

"首长,您要好好休息,我们会经常来看您的。"

一名年轻军官说道。

陈赓笑了笑,虽然声音很轻,但每个人都听得很清楚:"不用经常来,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用在学习上。

记住我今天说的话,革命事业需要传承,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

1961年3月16日深夜,陈赓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58岁。

他的最后一句话,成为了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九】永不落幕的传承

6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陈赓大将的最后嘱托时,不难发现他的话语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革命事业需要传承",这不仅是对当年那些年轻军官的要求,也是对今天每一个革命后代的期望。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一位即将告别人世的老将军,用生命的最后光芒,为年轻一代点燃了精神的火炬。

他深知,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革命的事业是无限的。

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陈赓大将的三个"不能忘记",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品格,永葆本色;不忘传承,薪火相传。

这些话语,不仅是对军人的要求,更是对每一个革命后代的期望。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时,更应该铭记这位老将军的嘱托。

革命事业需要传承,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职位交接,而是精神血脉的延续,是理想信念的坚守,是使命担当的接续。

或许,这就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不是金银财宝,不是高官厚禄,而是永远燃烧的理想之火,永远奋斗的精神力量。

这火炬将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传递下去,照亮中华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