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英伟达新推出的Jetson Thor机器人计算平台,其核心是大幅提升边缘AI算力,推动通用机器人发展,部分A股关联

英伟达新推出的Jetson Thor机器人计算平台,其核心是大幅提升边缘AI算力,推动通用机器人发展。

一、Jetson Thor机器人计算平台技术与商业分析

英伟达Jetson Thor平台的发布,重点包括技术规格、性能优势、软件生态、商业应用及合作伙伴。关键要点如下:

产品核心特性:

GPU:2560个CUDA核和9个第五代Tensor Core,支持MIG技术(多实例GPU),实现多任务并行。

CPU:14核Arm Neoverse V3AE,提升实时控制吞吐量。

功耗:40-130W可调,适配移动和固定机器人。

视频编解码:支持多路4K/8K处理,增强多传感器融合。

网络与I/O:4×25GbE网络接口,支持高速传感器直连GPU内存(如摄像头、激光雷达),降低时延。

算力与能效革命:Jetson Thor基于Blackwell GPU架构,AI算力高达2070 TFLOPS(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是上一代Jetson Orin的7.5倍,能效提升3.5倍。这使其成为边缘设备中性能最强的计算平台。

超大内存配置:配备128GB LPDDR5X内存(256-bit,273GB/s带宽),在边缘设备中前所未有,支持大型Transformer模型推理和高并发视频处理。

技术细节升级:

2.软件与性能优化:

软件栈支持:原生集成NVIDIA Isaac(机器人开发)、Isaac GR00T(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Metropolis(视觉AI)和Holoscan(传感器工作流),实现云到边缘的统一部署。

性能加速:通过FP4量化和推测解码技术(speculative decoding),进一步将模型性能提升2倍。实测响应速度极快(200毫秒内生成首token,每秒超25个token),支持实时人机对话。

AI模型兼容:支持主流生成式AI框架,包括语言模型(如Qwen、DeepSeek)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3.商业化与定价:

售价与版本:开发者套件美国售价3499美元(约25000元人民币,中国价未公布)。模块化版本包括完整版T5000(1000片起单价2999美元)和精简版T4000(功耗降至75W,适合Orin升级用户)。

首批合作伙伴:全球多家企业已集成,包括研华科技、Aetina、米文动力等系统厂商,以及亚德诺半导体、e-con Systems等传感器供应商。中国公司占比高,如联影医疗、万集科技、优必选等。

4.行业应用案例:

机器人系统:波士顿动力Atlas、Agility Robotics Digit等将集成Thor,用于堆叠、装载等物流任务。

中国案例:宇树科技(提升机器人敏捷性)、银河通用(G1 Premium机器人运动流畅性提升)。

开发范式:英伟达强调训练-仿真-部署循环(DGX训练、Omniverse仿真、Jetson Thor部署),确保高效安全开发。

5.战略愿景:黄仁勋将Jetson Thor定位为“送给所有机器人的礼物”,旨在推动“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时代”到来。Deepu Talla(英伟达机器人与边缘AI副总裁)强调三台计算机协同(DGX、Omniverse、Jetson Thor)是实现物理AI的关键。

二、对行业的影响与前景分析

Jetson Thor的发布对机器人、AI和边缘计算行业有深远影响。基于文章内容,分析如下:

积极影响:

提升机器人性能上限:Thor的2070 TFLOPS算力和128GB内存解决了边缘设备计算瓶颈,使机器人能实时运行复杂AI模型(如多传感器融合、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推动从专用机器人向通用机器人演进。例如,文章提到Atlas和Digit机器人将获得服务器级算力,实现更智能的物理交互(如仓库码垛、导航)。

加速边缘AI普及:高能效(能效提升3.5倍)和可调功耗(40-130W)使Thor适用于多样化场景(移动机器人、工业固定设备),降低部署成本。结合软件栈(如Isaac GR00T),开发者能快速构建应用,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推动行业创新:支持主流AI框架(如Qwen、DeepSeek)和量化技术,促进生成式AI在物理世界的落地。仿真测试(Omniverse平台)可减少真实环境风险,加速迭代。报道数据显示,响应速度已支持实时对话,可能催生新应用如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辅助设备。

中国产业链受益:首批合作伙伴中中国企业占多数(如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显示中国在机器人硬件集成和AI模型领域的竞争力。研华科技、米文动力等系统厂商的参与,将加强本土产业链协同。

潜在挑战:

成本门槛:3499美元的高售价可能限制中小企业的采用(尤其中国售价未公布,汇率风险增加)。模块化版本(T4000)虽降低成本,但性能缩水。

生态依赖:Thor深度绑定英伟达软件生态(如Isaac),企业需适配其框架,可能增加开发复杂度。

行业前景:

短期前景(1-2年):Thor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浪潮。报道提及的应用案例(物流、制造、医疗)将在2024-2025年加速落地。中国公司因早期集成,可能在本地市场率先推出产品(如优必选、宇树科技的机器人)。

长期前景(3-5年):结合生成式AI,Thor有望实现“通用机器人”,即能适应多任务的自主系统。行业规模将扩大:英伟达定位Thor为“物理AI时代”核心,预计边缘AI市场(尤其机器人领域)年复合增长率超20%。潜在场景扩展至自动驾驶、智慧城市(万集科技等公司的交通应用)。

全球趋势:仿真优先的开发范式(训练-仿真-部署循环)将成为标准,降低试错成本。美国公司(如波士顿动力)保持技术领先,但中国凭借供应链和市场优势(如低延迟传感器集成)可能占据更大份额。

前景乐观,Thor解决了边缘算力瓶颈,加速AI从虚拟到物理世界的过渡。英伟达的生态布局(硬件+软件)可能重塑机器人行业格局。

三、A股受益公司分析

多家中国公司正在集成Jetson Thor,这些企业可能因技术合作和产品升级而受益。以下是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注:部分公司未上市或信息有限):

万集科技(股票代码:300552):

受益点:为首批集成Thor的中国公司之一。万集科技专注于智能交通系统(如激光雷达、V2X技术),Thor的高性能传感器融合能力(支持激光雷达直连GPU内存)可提升其自动驾驶和路侧设备产品的实时决策能力。

潜在影响:作为A股公司,Thor集成可能加速其在智慧物流和车联网领域的项目落地,带动营收增长。需关注后续产品发布(如集成Thor的交通机器人)。

联影医疗(股票代码:688271):

受益点:联影医疗在首批集成名单中。该公司是医疗影像设备龙头,Thor的128GB内存和高速编解码能力可优化其AI医疗机器人(如手术辅助设备、影像分析系统),支持实时处理高分辨率医疗数据。

潜在影响:在医疗AI领域,Thor的能效优势有助于降低设备功耗,提升产品竞争力。作为A股科创企业,合作可能强化其技术壁垒,推动股价表现。

其他提及的中国公司(非A股或未上市):

优必选:港股上市(非A股)集成Thor。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先企业,可能推出消费级或工业级机器人产品,但A股投资者需关注产业链溢出(如传感器供应商)。

宇树科技和银河通用:其创始人反馈(如王兴兴强调“计算能力飞跃”)。

两家公司均未上市,但作为机器人硬件开发商,其成功可能带动A股相关供应链(如电机、传感器公司)。

众擎机器人和智元机器人:集成Thor后,可能通过合作项目影响A股机器人组件企业(如天准科技等)。

投资建议:

直接受益股:万集科技(300552)和联影医疗(688271)最明确,因集成Thor。建议关注其2024年产品公告和财报AI业务进展。

间接受益机会:A股中的边缘计算、传感器公司(如森云智能、Leopard Imaging的合作伙伴)可能因Thor生态扩张而受益。

风险提示:Thor的高成本和依赖英伟达生态可能限制短期收益;中国售价未公布,汇率或供应链波动是潜在风险。

总结

英伟达Jetson Thor的发布是机器人行业的里程碑事件,通过服务器级算力下沉边缘设备,推动物理AI时代。其影响包括加速机器人智能化、降低AI部署门槛,并利好中国产业链。A股中万集科技和联影医疗是直接受益标的,但需跟踪后续商业化进展。强调Thor的“训练-仿真-部署”闭环,预示行业将向更安全、高效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