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志气,俄罗斯要么保持独立自主,要么不复存在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国家嘴上说着合作,行动上却像在设套?

我最近看到普京的那段采访,时间是7月13日,语气像钉子一样咬在骨头上。他说:俄罗斯要么保持独立自主,要么不复存在。话不多,但每个字都能听出一种几乎要翻桌子的决心。他不是在发脾气,而是把底牌拍在桌面上。信息已经很清楚:想跟俄罗斯打交道,先掂量清楚对方是不是要拿俄罗斯当马牵。

这一两年,俄罗斯的处境并不好过。这话你听多了可能觉得老生常谈,但现实是,西边一个接一个的经济制裁像拔电闸一样往身上招呼,东边还要自己找步调维稳内部。国际舞台上有哪个大国不讲点手段,但偏偏俄罗斯的每一步都被盯着放大看。

问题是,他们真的是被逼成这样的吗?

我查了下,从2022年开始,欧盟对俄罗斯发动了14轮制裁。包括但不限于冻结外汇储备、断供技术设备、限制能源出口通道,连奢侈品出口都被列入黑名单。根据欧盟官方的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冻结在欧洲的俄罗斯资产总额接近3000亿欧元。然后我们再看普京这次的发言背景,他的语气不像是冷静发言,更像是憋了很久后的一记重锤:如果这就是你们理解的规则,那俄罗斯宁可不玩了。

这不是第一次他这么说话,也不是俄罗斯第一次把话挑明。

普京其实早就说过类似的话。在2022年6月召开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他就喊出俄罗斯不会走西方制定的路。当时很多人说这是对乌克兰战争带来的孤立在嘴上找补,但从两年过去俄罗斯的动作来看,他们不仅没往后退,还主动找了别的路走。

例如能源出口。他们虽然被西方卡了脖子,但并没有坐以待毙。我查了商务部的数据,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数量同比增长24.8%,达到1.07亿吨,稳居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印度也没闲着,同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增长了约10倍。这两个国家加起来,基本帮俄罗斯重新找了出路。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远没有。

对内的韧性也挺有意思。2023年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长数据是3.6%,而世界银行预测的是负增长。这意味着什么?一边被打压,一边经济却在起色,当然不是说他们已经好起来了,而是他们在扛,不打算躺平。

但话又说回来,普京说这话到底有没有底气?

这个问题我也在想。独立自主听起来挺燃的,但真要落实到国家层面,不是靠一句话撑起来的。是油气能源出口多元化的路径,是对美元体系的抵触,是东向政治靠拢、南向经济开路的现实操作。俄罗斯现在几乎在同步推进这些战略,不管外界怎么看,他们至少没放弃手里的主动权。

这话硬是硬,代价也是真的重。

2023年俄罗斯通胀率超过7%,卢布对美元一度跌破100。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也摆在那里。可讽刺的是,就算国内民众日子紧巴了点,普京在俄罗斯国内的支持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据列瓦达中心公布的2024年6月民调,他的支持率为82%。这不是开玩笑的数字,而是实际政治资本的体现。

你可能觉得这种表态会吓跑合作伙伴。

但他说的是希望合作伙伴能调整对俄罗斯的态度。不是拒绝合作,是不接受绑架。合作可以,想让人当附庸就别谈了。我看了下近两年俄罗斯和非西方国家的经贸数据,不只是中国和印度,和伊朗、阿联酋、巴西的贸易额也在上涨。甚至还有非洲一些国家开始用卢布结算能源订单。

也就是说,不依附西方,也不是没法活下去。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孤注一掷式的自保,但俄罗斯这一整套操作已经摆在那里了,等于明牌。不愿意依赖,不愿意被牵着鼻子走,这种思路就注定了它的国际策略不会讨喜。但他们不是没选项,只是选了一条更难走、也更硬气的路。

话说回来,其他国家怎么看不重要,关键是你怎么看。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在这种国际话语权的游戏里其实很容易觉得事不关己,但俄罗斯这事提醒了一点:独立这两个字听起来老套,真正做到却意味着愿意承担不合群的代价。而这个代价,不是每个国家都扛得住。

所以问题来了:

今天的普京说的是俄罗斯的独立,那你觉得,我们自己的独立,又值几个钱?